微信掃碼
用戶中心
意見反饋
這話不是危言聳聽,在庫存管理上,很多人都在犯著同樣的錯誤。錯誤的管理觀念所導致的問題,必須借由改變觀念下手,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關注絕對庫存而忽略相對庫存;關注總庫存而忽略了有效庫存更有意義;庫存管理只看當下而忽略了對未來的預測。 其實庫存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不缺貨而是為了未來銷售的最大化持續提供商品支持。沒有一個公司庫存管理可以做到不缺貨,在缺貨狀態下將“對銷售的影響降到最低”才是商品庫存管理的核心。 關于庫存天數 相同的庫存在淡季可能是超庫存狀態,但是在旺季可能就是缺貨狀態。所以我們要看相對庫存,相對庫存指標經常用到的是庫存天數的概念,庫存天數就是一個相對指標。 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復盤,我們可以找到自己公司的標準庫存天數是多少,比如我以前在快消公司的時候標準庫存天數就是45天,所有客戶和店鋪都按這個標準來管理庫存。但有時候我們還是會發現,明明目前的庫存天數遠大于標準庫存天數,還是經常缺貨。 尋找缺貨根源,找準有效庫存 問題出在這個庫存都是可以持續帶來銷售的庫存嗎?如果庫存里面有30%的庫存是沒辦法銷售的產品,現有庫存持續銷售就成為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看那些能夠持續帶來銷售的產品庫存才有意義。 要計算有效庫存比首先需要定義有效庫存的標準,有效庫存定義是能給門店帶來持續銷售商品的庫存。從定義來看殘次商品、過期商品、過季商品和沒有銷售的商品肯定都不屬于有效庫存商品。 確定有效庫存的標準可以利用二八法則來輔助計算,占總銷售20%的商品的平均銷量值即為有無效庫存的分界線。當然也可以人為確定這個分界線的值。 關于特殊庫存 銷售經常會出現一些特殊事件,比如促銷,團購,公共事件等。特殊事件不可怕,怕的是沒有準備。所以每個公司的商品部必須和銷售團隊保持密切溝通,而不能以缺貨后說對方沒有提前知會自己來推卸責任,而銷售卻實實在在的影響了。 分析特殊庫存可以從5個方面來下手:有無零銷售但有庫存的商品;分析有無零庫存但曾有過銷售記錄的商品;無效庫存,包括假庫存和死庫存的分析;分析占銷售80%,或top10、top20的商品庫存確保主力銷售商品有保障;無效庫存,包括假庫存和死庫存的分析。 經常關注庫存天數、有效庫存、特殊庫存這三個概念,你將從熟練工走向高手的層面,在倉庫管理方面更加游刃有余。